欢迎访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技术新项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新技术新项目

【穿刺+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组合拳】我院内二科完成首例晚期肺癌的首诊首治工作

2020-08-05 17:05 来源:景谷人民医院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晚期癌症病人病程介绍

  2020年6月,82岁的陈奶奶因为双下肢乏力就诊我院,门诊检查头颅CT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伴周围大片水肿带,随即收入我院内二科治疗。内二科肿瘤组医生给予患者甘露醇脱水治疗,同时积极完善检查。

  脱水治疗后陈奶奶双下肢乏力的症状明显减轻,此时肺部CT回报提示左肺占位性病变。结合头颅CT等检查,临床诊断陈奶奶为肺癌晚期脑转移,双下肢乏力为脑转移病灶所致,家属看到陈奶奶症状已有好转,要求以保守治疗为主。

  云南省肿瘤医院第六批对口支援我院医疗队成员,干疗科朱颖医生,结合患者的肺部CT影像学特征考虑陈奶奶能使用靶向治疗的可能性大。

  与家属充分沟通:陈奶奶目前诊断肺癌晚期,虽然无法治愈,但有希望从靶向治疗获益,获得高质量的长期生存。

  目前大部分靶向药已纳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经济负担相对较轻。但使用靶向治疗的前提是通过肺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再通过基因检测决定是否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及使用哪种靶向药物。

 治疗过程

  1.肺部占位穿刺活检术

  7月17日,由云南省肿瘤医院第六批对口支援我院医疗队队长介入科彭波医生指导我院医生为陈奶奶做了肺部占位穿刺活检术。穿刺过程顺利,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精准分型做进一步治疗的指挥棒

  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可以安全、微创、精准取出组织标本,不用开胸就可以揪出癌细胞,取材量足,明确病理诊断同时进行基因检测及相关免疫指标检测,确定是否适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有利于提高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效果,CT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基因检测

  2天后病检回报:肺腺癌。4天之后基因检测回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陈奶奶诊断明确:左肺腺癌IV期脑转移,有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靶向治疗的指征。

  3.靶向治疗

  最终,患者及家属选择了医保可报销的靶向药带药出院口服,目前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精准作用癌靶,肺癌治疗新突破

  根据流行病学报告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10%~15%的白种人患者为EGFR突变,而在亚洲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40%~50%,不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突变比例更高。最初,这类患者均使用传统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然而疗效甚微,且副反应大。EGFR-TKI类药物的问世,让具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EGFR-TKI类药物在我国上市已十余年,获批一线使用已十年。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靶向及免疫药物研发、上市如雨后春笋,使得非小细胞肺癌有望最早成为“去化疗”的恶性肿瘤。除肺癌外的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也有相应的靶向治疗。对于经过病理、基因检测后,明确有使用指征的病人来说,靶向治疗相较于化疗,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轻。

  陈奶奶是首例在我院内二科确诊并开始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我们期望通过科普、宣教,以及医生与患者、家属的充分沟通等工作,让老百姓知道,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不仅仅只有放疗、化疗,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适时给予最佳的治疗方案,合理安排治疗顺序,全程精细化管理,能让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不仅活得长,还能活得好!

  专家简介